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
2024-06-24 23:32來源:據說娛樂 分類: 電視收藏

今年年初,由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(wèi)先生掌鏡的“上海原創(chuàng)”“上海出品”“上海題材”“上海班底”的電視劇《繁花》,成為近年來中國影視的“現(xiàn)象級”作品,被《人民日報》評價“可能成為孤品”。近期,原版《繁花》登陸我國港澳臺地區(qū),引發(fā)兩岸三地觀劇熱潮和網絡熱議。同時,《繁花》有望在今年年內上線國際主流平臺,讓更多全球觀眾認識上海,了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中國。與此同時,“繁花熱”還從線上延伸到線下,從屏幕內延續(xù)到現(xiàn)實中,“一部劇帶火一座城”。原本安靜的黃河路成為“網紅打卡地”,原本尋常的上海小吃“排骨年糕”重新走紅,“寶總泡飯”“繁花套餐”層出不窮,“滬語熱”“文旅熱”延續(xù)至今。

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
近年來,“影視+文旅”成為一種令人關注的現(xiàn)象,在有了線下實景體驗、產生文旅消費之后,影視作品的生命力更加旺盛,線下反哺線上的長尾效應更加顯著。對此,全國各地都有一些有益的探索,《去有風的地方》直接帶動了云南大理古鎮(zhèn)的“出圈”,《長安十二時辰》讓古都西安的主題街區(qū)真正做到了“夢回長安”,《我的阿勒泰》更是讓新疆在今年端午小長假提前迎來了旅游旺季。以上海為主要故事發(fā)生地和拍攝地的《承歡記》,抓住了“Z世代的親情”這一情緒共鳴點,組織開發(fā)了“承歡記Citybus”,通過角色的語音講解,讓游客在實地實景中深入劇情,體驗到上海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溫馨的人間煙火,為游客提供了一次難忘的親情之旅。

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
除了“+文旅”,優(yōu)質影視作品以視聽藝術為基礎,情緒共鳴為手段,角色場景為表達,能夠轉化和衍生出“+X”的無限可能?!坝耙?”也是國際優(yōu)秀劇集的通行做法。延續(xù)了9季的BBC金牌劇集《9號秘事》,去年底在上海大劇院小劇場推出全球首個線下駐場演出版本,目前已經開票的175場演出一票難求,屏幕內的懸疑和反轉、智慧和幽默,以及“在封閉空間中講一個宏大故事”這一最突出的特點,在沉浸式懸念劇場中得到進一步的演繹?,F(xiàn)在在座的兩位主創(chuàng),也將在今天下午參加觀眾見面會。

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
2022年引發(fā)熱議的滬產網絡劇《獵罪圖鑒》,選取了原作中的部分單元進行改編,于2023年推出了音樂劇版,共在上海等5個城市成功上演了120余場,總票房位列2023年全國音樂劇票榜前10。兩個藝術門類,分別在劇集和音樂劇領域開拓了全新的藝術表現(xiàn)方式,“花開兩朵”、互相成就。備受關注的《獵罪圖鑒2》即將在本周殺青,相應的舞臺演繹版本,已在積極籌備中,將在原有音樂劇的基礎上,進一步探索全新的舞臺形式,相信會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。

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
《三體》作為當代中國最知名的全球文化IP之一,依托上海在“大視聽”產業(yè)上的優(yōu)勢,不僅在上海先后誕生了“三體宇宙”的廣播劇和有聲小說、兩部系列動畫、以及引起國內國際轟動的電視劇《三體》。同時,在上海的產業(yè)優(yōu)勢、市場優(yōu)勢和技術優(yōu)勢的共同“加持”下,“三體”在上海落地和布局了一系列線下項目,全面覆蓋大視聽、泛文化、泛娛樂等賽道。比如,位于上海徐匯西岸的實景娛樂《三體·引力之外》沉浸式科幻體驗,已于去年4月對外開放,票房始終位列網絡平臺熱銷榜前列。又比如,就在今天下午,基于電視劇《三體》的“沉浸式實景體驗館”將在位于上海人民廣場的杜莎夫人蠟像館開幕,劇中人物蠟像以及一系列高科技互動裝置,將在觀眾打卡互動中,全方位呈現(xiàn)趣味劇情、演繹科幻魅力。此外,三體主題科幻館、VR大空間首發(fā)旗艦店等都將陸續(xù)在上海落地。這些線下項目,反哺和促進了“三體”IP持續(xù)保持熱度,助推影視化開發(fā)。目前,三體系列番外電視劇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,首部《三體·大史》將繼續(xù)由導演楊磊攜手于和偉、張魯一等原班主創(chuàng),計劃于2025年第二季度開機。

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
前段時間上線的“滬產劇”看不見影子的少年》,沒有懸疑劇中常見的強情節(jié)、強反轉,而是用生活的細節(jié)、微妙的情感,推動了全劇劇情的進展,在這背后是“失孤家庭”“尋孤之路”“走失兒童”“打拐”等冷峻社會問題的反思。結合劇中的相關劇情,劇集聯(lián)動相關公益組織,以片尾彩蛋的形式,提供了一批走失兒童信息,希望能夠助力走失家庭早日團圓,突顯“影視+公益”的社會責任。

上海:《繁花》掀起新浪潮——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

包括《繁花》及上述案例在內,中國的“影視+”在各個層面上,都已經有了許多創(chuàng)新探索和成功案例。雖然這些影視作品在表現(xiàn)年代、題材、藝術風格等方面都不盡相同,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可以總結出幾點共通之處:

首先,“影視+”的根本基礎在于優(yōu)秀作品。“影視+”的出發(fā)點和目的有很多,可以是幫助劇集宣發(fā),也可以是為了讓作品實現(xiàn)更好的“長尾效應”。無論出于何種目的,優(yōu)質的影視作品本身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,其思想的厚度、表達的溫度、思考的銳度,都是延展其生命力的可能所在,無論是“+文旅”還是“+演藝”,首先要靠優(yōu)秀作品本身實現(xiàn)這個加號。

其次,“影視+”的獨特魅力在于雙向奔赴。從影視作品出發(fā),與文旅、演藝、非遺、科技等領域互相融合,之所以會產生極大的“破圈效應”,不是某一方面的單項輸出,而是影視與其他領域的“雙向奔赴”。影視作品中能夠引起觀眾同頻共振、引發(fā)進一步體驗的情緒“核爆點”,與線下良好的體驗互相成就、互相賦能。

最后,“影視+”的無限可能,是中國電視劇高質量發(fā)展的最好印證。近年來誕生的以“影視+文旅”為代表的影視產業(yè)“破圈”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正是中國電視劇高質量發(fā)展的必然結果。高質量、精品化的劇集,形成了更強的情感鏈接、催生了更多樣的線下體驗。同時,中國壯美多姿的大河山川、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圖景、蒸蒸日上的都市鄉(xiāng)村生活、也通過影視這一貼近大眾、貼近生活的藝術方式得以廣為人知。相信在未來,中國會誕生更多“影視+”的優(yōu)秀案例,使得劇集行業(yè)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生活的“策源地”和“放大器”。

此文系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在第29屆上海電視節(jié)開幕論壇上的主旨演講。

  

評論0條評論)

全部評論